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陕西理工学院

学校类型:本科  学校面积:
注册资本:  成立时间:
学校邮编:723001  学校电话:(0916)2641855
学校传真:(0916)2212866
学校网址:http://www.snut.edu.cn/
学校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朝阳路

  陕西理工学院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市,汉中北倚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其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湿润,宜学宜居,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和“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校,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是川北、陇南、鄂豫西等毗邻地区内唯一一所具有硕士授予权的高校。先后经历了汉中大学、汉中师范学院与北京大学汉中分校、陕西工学院等发展阶段。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汉中师范学院与原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

  学校建有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982亩,建筑总面积65万平方米。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实训中心。设有63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校现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10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与平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965万元。学校馆藏图书213.79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1625名,其中专任教师1147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408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陕西省“百人计划”人才、陕西省“三五人才”等30余人。全校共有各类在校学生2.57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2万人。

  建校以来,陕西理工学院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和从严治教,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凝练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形成了“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10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定为优秀。建校50余年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部门或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蓬勃发展,建成了覆盖八个学科门类的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中,学校不断凝炼学科方向、整合学科队伍、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交叉融合,逐渐形成了以汉水文化研究为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以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为特色的理学学科、以工业应用技术研究为特色的工学学科三大特色学科方向,建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和工程技术中心。其中,由陕西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王永吉教授领衔的“陕西理工学院维生素D生理与应用科技创新团队”被遴选为陕西省首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专业从事维生素D研究的科研机构。由我院双聘教授、“长江学者”李隽领衔的“陕西理工学院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紧密跟踪相关领域国际学科前沿,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升了我校科技整体实力。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科研项目、研究经费以及科研获奖数量逐年大幅度提升。在工业自动化、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材料加工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太阳能制冷及蓄能技术、内锥面智能钻头刃磨机研制、生物柴油制备技术、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仿生态西洋参保鲜技术、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研制等成果实现转化并产生了良好效益。其中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组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并正式下线,并在汉中市工业园区建立了陕西理工学院产学研基地。

  近5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863项,发表学术论文7475篇,其中被SCI等四大权威期刊收录或索引437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45部。《陕西理工学院学报》为全国优秀期刊。

  近年来,学校以“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抓手,大力引进“百人计划”、“三秦学者”等高水平人才,积极聘请教育部 “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教授为学校双聘教授,同时启动“千万工程”,大力引进和培养博士,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学校历来重视国际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 所高校建立并保持合作与交流关系,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促进了学校的学术交流与对外融合。

  “十二五”之初,学校党代会明确了十二五和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当前,学校正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深入实施学科建设工程、教学质量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校园建设工程、党建工程与和谐校园建设工程,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全面开展创建特色鲜明的省内外知名大学工作,努力实现学校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