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西安科技大学

学校类型:本科  学校面积:121.52万㎡
注册资本:  成立时间:1895年
学校邮编:710054  学校电话:029-85583114
学校传真:
学校网址:https://www.xust.edu.cn
学校地址:西安市雁塔路58号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1938年迁并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7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分出成立独立的西安矿业学院,是当时隶属原煤炭工业部仅有的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划转陕西省。1999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学校是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7年,学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A类,成为陕西省属高校中唯一的A类工程学科。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21万㎡,有雁塔和临潼两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和20个学院(部)。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涵盖46个二级学科。拥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现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6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8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7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57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矿、安全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近2.3万人。

  学校有教职工近2300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者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累计7人,在岗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1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3人,陕西省“千人计划”(原“百人计划”)人选3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3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4人。学校还有一支由300余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15人。

  “十二五”以来,承担科研项目58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40余项,科研经费合同总额达10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20余项,授权专利3700余项。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学校是“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创始院校之一,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麦考瑞大学联合开展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与美国各大学联合开展了“1+2+1中美双学位项目”,与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了本科、研究生学期交换生项目,以及“英国剑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各类短期出国(境)交流学习项目等30余个。学校已招收来自18个国家的博、硕士及本科国际学生来校学习。

  60余年来,在教育部、原煤炭工业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几代西科人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紧密结合,培养了14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为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西安科技大学将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9年3月更新)

TOP